正月十八,年味未散,奋进当时,沈阳沈信心理学校在新年的朝阳中举办了第45期心理咨询师培训开班仪式。
在简短的仪式之后,张国臣校长以“被误解的叛逆——青少年厌学的成因、心理需求与多元化干预策略”为主题,为参加开班仪式的学员们带来一场深入浅出、发人深省的科普讲座。
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沟通,是诸多家长和老师深感无奈的问题;如何帮助厌学的青少年处理心理问题,也是咨询师日常工作中经常面临的挑战。张国臣校长指出,绝大多数青少年看似叛逆的行为其实是他们心理需求没有被正确理解和满足的结果,而不是单纯的叛逆。
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青春期孩子的核心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性,他们渴望独立,通过行为实验建立决策能力。加上神经科学研究显示青少年前额叶皮质尚未发育成熟,导致他们的情绪调节能力与理性决策能力不匹配,通过沉默、对抗、虚拟身份建构、亚文化群体归属等行为来构建心理安全距离,这种不成熟的处理方式被家长和老师解读为叛逆。因此,我们可以把挑战权威和规则的叛逆行为看作是青少年心理发展阶段中"自主性需求"被误读的信号。
繁重的学业压力加上心理需求未被满足,导致很多孩子出现厌学行为,张国臣校长详细介绍了青少年厌学行为各阶段的表现,以及孩子和家长在各阶段相对应的心理发展变化。
考虑到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不仅速度快,同时也是决定其是否能融入社会的关键时期,快速帮助孩子走出目前的困境是心理咨询的最优目标。推荐咨询师使用赋能型干预方式,即帮助孩子找到自身的优势资源,建立信心,鼓励他们迈出改变的一小步。同时咨询师还要具体系统化思维,家庭环境是孩子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家庭成员都做出行为方面的相应调整,能够帮助孩子更快速地解决当前问题。
每一个有志成为心理咨询师的学员,都希望能够帮助身边的人顺利走出心理困境,这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更需要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沈信心理学校拥有二十余年的办学经验,汇集辽沈地区著名专家讲师团,有大学心理系教授、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以及心理咨询师行业从业前辈们,同时还有心理学专职教师进行考前辅导,在保证学员考试通过率的基础上,更希望通过一系列的沙龙讲座、现场体验、学术交流和实操练习等活动,帮助新老学员梳理核心理论知识要点,在实际案例的督导讨论中掌握心理咨询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术,真正实现学以致用。